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有人說飯前吃水果可以排毒




今天一起床照例直奔廚房做早餐。在開吃楓糖起司蛋三明治之前先切了三顆甜丁,然後直接吃掉。


昨天看到網路的一則facebook轉載資訊,內容說水果要在空腹時吃,因為水果的養分是在小腸被吸收的。當吃進的水果走到胃發現有食物正在消化,那水果就必須等到食物消化完畢才能跟進到胃下面的小腸,可是在這之前就會先發酵在肚子裡壞掉了。簡單來說就是空腹吃水果可以做體內環保。於是乎今天就這麼做了。

說真的感覺很不習慣,一起床就先吃到冰冰涼涼的甜丁,然後再吃正餐。就好像先吃甜點在吃飯一樣,好像這是不對的事情會被媽媽罵一樣。不過讓我想到鐵娘子梅莉史翠普,喔不,是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鐵娘子這部電影裡面說,



小心你的想法會化成言語
小心你的言語會化成行動
小心你的行動會化成習慣
小心你的習慣會化成性格
你的性格,將造就你的命運。---鐵娘子

Watch your thought,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And watch your character,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we become.---Iron Lady



我想我已經很難改掉晚睡覺或是抽煙的習慣,那我其他地方就盡量健康些吧。或許是心理作用,早餐後一個小時之後的現在我覺得我的小腸正在快樂地吸收甜丁的養分,然後好像身體要變厲害的感覺,恩…酷喲。話說最近的百香果也相當好吃,每次都吃五顆,大概兩天吃一次,冰起來吃更好吃!


(謎之音):就只是要飯前吃甜丁也要這樣大費周章引用電影對話嗎?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我不贊成The Wall最近取消包票的制度




我不贊成The Wall最近取消包票的舉動

或許有很多玩團的夥伴會因此開心,因為再也不會有包票壓力,背着吉他就可以安心去表演了。這樣看起來很好,可是對於樂團本身卻少了很多磨煉的機會。

去年去了大阪找之前TMS的同學Yusuke,在一般觀光行程之外特別要求他帶我去看表演,於是在其中一晚我們就到了難波車站旁的「難波rocket」,當天是一個針對大地震的一個募款特別演出,整個晚上總共有六個樂團演出。整晚的演出最多四個小時,可是擠了六個樂團。平均一個樂團含setting只有40分鐘的演出。演出的樂團風格不見得和我的胃口,但是他們不管是樂器的技術、演出的狀態甚至演出的視覺呈現都讓我驚艷不已。

我們看到活動結束,在大阪的街頭走著晃着邊聊天,同行的友人跟我說在日本一個晚上塞六個團是很普通的事情,我馬上就酒醒了。塞這麼多團…這是常態嗎?

他說,因為店家有包票的限制,也就是一個晚上好比開放3個小時,樂團就必須賣出150張票。但是店家並不會要求幾個樂團表演。也就是說假如有一個團可以吸引到150人來看表演,他們就可以獨自包下整個晚上的演出時間。但是玩團人就如你我,我們都知道假如是一個小團,光要賣個20張票都會有點困難,幾乎要轉換成業務員的厚臉皮模式,才有可能把包票的20張賣完。

因為這個機制的關係,小團為了要演出,就會去找其它小團一起來分擔這個票房壓力。於是乎六個樂團共同分擔150張票,一個樂團只要努力賣出25張票就可以了!壓力總算減少了許多。

但是問題來了,一樣在這個機制底下,樂團越多,相對的在舞台上的表演時間就減少了。賣票的壓力轉變成演出的壓力,努力賣了25張票之後,表演卻只有40分鐘不到的時間,那當然卯足全力的在台上演出,努力的讓群眾看到樂團的才華,努力讓群眾聽到樂團想要分享的心情與感動,最好是把別個樂團的粉絲全都吸收過來這樣才划算哪!

這個機制在我腦中想了好幾天,反覆地思考對於整個大環境會有怎樣的影響。


我的朋友我的鄉親們,你們看了這麼多表演一共花了多少時間在等樂團調音、調器材?看這麼多表演有幾次被外場喇叭傳出來的回授(feedback)弄得耳朵鳴很久?看這麼多場表演樂團在喇賽的時候你開始覺得他話多到有點囉唆了?



之前聽我在新聞局工作的朋友,他說有些日本或是大陸專門策劃音樂祭的人員來台灣,想找樂團去他們國家演出。常常都會聽到這些人有點狐疑的表情說「為什麼這些樂團在台上好像覺得時間很多的樣子?」。或許就是太多的調音,太多的喇賽,大多演出都沒有接歌的橋段導致情緒因此中斷。所以,我想台灣樂團是需要這樣的機制存在。



事實是這樣的。玩團真的很辛苦。努力寫歌,努力的在下課之後的休息時間,花了幾百塊錢去練團室練團。在練團室搞不好在編曲的時候還會吵架。為了表演好看,服裝可能還要統一,幾個小伙子一起去逛街採購表演服,老天,除了練團費之外又要花一筆錢....泡麵又要多吃一天,不然去打工好了...。為了要賣票每天都要去粉絲頁管理,想破頭的弄出一些梗,拍些有趣的照片,說些有意思的話題,才不會流失原本的粉絲。啊,當然粉絲頁面一定要弄的很酷炫才行,自己畫的圖醜得要死,只好找朋友幫忙了。什麼?粉絲買票得不夠25張,只好厚著臉皮跟朋友推銷了....。

終於把25張票賣光光,卻只有40分鐘表演,開玩笑,怎麼可以花時間在舞台上調音,粉絲要看的才不是這個!一首歌都差不多四分多鐘…沒時間喘氣了,接歌吧!介紹團員的部分就在快歌C的前奏處理掉吧!可是又要宣傳下週的演出,那就在爽歌B的尾奏同時宣傳吧!一講完話就馬上來個大爆炸結束演出,....這樣行得通吧....。既然口條不是很好,那麼就別講了....上次中間講個雞排的笑話結果根本沒幾個觀眾在笑,我看以後都別講了...。好吧,明天就上台了,我們繼續練下一首歌。


是的,包票的故事大概就是這樣子。樂團必須花很多時間跟精力去完成一個演出。


我不敢去想這個機制消失之後樂團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我擔心樂團對於演出票房變得更加不在乎,我擔心演出水準會降低,我擔心演出不精彩導致於live house的市場縮水。試想,一樣花兩三百塊去娛樂,看樂團可能會踩到地雷的機率跟去電影院看好萊塢片踩到地雷的機率那個比較高?我寧可花錢去看3D蜘蛛人,可能還比較爽。可能。希望不要發生。


整個看樂團的門票市場是由在這個產業所有的人共同承擔的,倘若市場搞爛了,大眾的娛樂不再選擇live house的時候,到時要重振這個市場將會是比包票制度更是難上百倍。

我不是說每個場地都要包票,但是這樣的機制必須存在在一些有指標性的場地。

不過話說回來,盡力準備到完美再上場這是應該的吧。說要即興?說是藝術?不要錯把大師的隨性當作隨便,我們跟大師相比都只是天差地遠的小屁孩。

+++++++++

後續:所以我想現在the wall開出來的削價以衝“量”的方式,可能不會奏效。會來看表演的就是會來。200元跟300的差別並不大。或許考慮開放「不限定一晚有幾個樂團演出」的方式來刺激群眾以及樂團,或許會比較好。